【媽祖信仰發展的關鍵廟宇文峰天后宮】 文峰天后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文獻東路,現存清建三代祠及梳妝樓,金碧輝煌雄偉壯觀。媽祖信仰源遠流長,在媽祖信仰形成以後的一千年中,媽祖從民間稱呼的〞通玄神女〞,到獲得朝廷的封爵,由〞夫人〞而〞妃〞而〞天妃〞以至〞天后〞、〞天上聖母〞,累封徽號長達64字,為其他諸神所未有;媽祖的香火從福建莆田市遍播大江南北、以至世界各地。這一切,都與古白湖順濟廟及今文峰天后宮的作用和影響有極大的關係。

 

【 文峰天后宮 】

宋代的興化軍城東門外5華里的白湖渡(今城廂區闊口村),是興化軍的主要通商港口,各地商船匯泊於此,稱白湖水市。史料記載,南宋紹興二十五年 ( 1159年 )當地時疫流行,有人夢媽祖告訴他海灘離潮水丈許處有甘泉,可療瘟疫。人們試掘飲服,病人竟然痊癒。地方官奏聞,詔封媽祖為〞崇福夫人〞,這是媽祖的第一次朝廷封爵。鄉民為了感謝媽祖,公議在市中建廟奉祀她的香火,里中鄉紳陳俊卿(紹興八年榜眼,後任朝道宰相)獻地,建成廟宇。

 

廟剛建成,紹興三十年,白湖一帶受到流寇的騷動,〞神靈現於空中,賊懼而退…,奏聞朝廷,詔加封靈惠昭應夫人〞,從此,白湖廟成了與化軍地方長官舉行官祭的的唯一場所。紹熙元年,媽祖被朝連晉封為〞靈惠妃〞。白湖水市海運碼頭商舟雲集,白湖廟香火興旺。建廟後60年,即嘉定年間重建寢殿時,陳宓在《白湖順濟廟重建寢殿上梁文》中說:〞今仰白湖香火,幾半天下〞,當時白湖廟香火已傳播南宋半璧江山。

 

宋代江西新淦人趙師俠有《莆中酌獻白湖靈惠妃》詞三首,有句說:〞舳艫萬里來往,有禱必安全〞。莆田著名詩人劉克莊《白湖廟》詩,也有〞靈妃一女子,瓣香湄洲〞,〞封爵遂綦貴,青圭敞朱旒〞,〞始盛自全閩,俄遍于齊州〞等句。

 

南宋時期,媽祖被普遍地稱為〞白湖妃〞取代了北宋時期〞寧海神女〞的稱譽。足見宋代白湖廟香火有無與倫比的興盛。

 

元代漕糧由江南海運接濟大都(今北京),對海上保護神媽祖極其重視。每年都要降御香專派官員到白湖廟舉行御祭。而當地官員則舉行春秋祭典,朔望行香,都要出興化城前往白湖行禮。直到元代末年,因亦思法杭戰亂和陳姓家族抗元事件,世居白湖的陳姓家族在蒙古族人統治下,紛紛外遷。此地遂告衰落。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興化路分省官員,把白湖廟遷入路城內的善俗鋪原水陸院山門地。新廟以面對文峰嶺,故俗稱文峰宮。元代初建廟宇,於其前跨街建拜亭,官祭時就於拜亭行禮。 清廷詔普天下對媽祖行三跪九叩禮,舉行春秋二祭,興化府官員亦只在文峰天后宮舉行官祭,後又增加賢良港祖祠〞春秋諭祭〞的場所。

 

文峰天后宮在明萬曆元年(1573年)曾由莆田籍按察副使陳應魁重修一次。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興化府知府兆麟主持擴建,於原殿後面建主殿。前此,三代祠未立,每官祭之期,只於寺房臨時設位行禮。48年後,即嘉慶八年(1803年)。與化府知府馬夔陛又就寺的北堂原報功祠改為天后三代祠,刻有《敕封天后聖母三代列聖殿肇碑記》一通。記是年旨天后三代春秋致祭,嘉慶廿三年(1818年)興化府協鎮徐慶超,以興協官兵集體捐資改建三代祠,為堂三間,並置田園為香燈業。現存嘉慶二十三年十二月立的《文峰天后宮三代祠碑記》一通,記載了因捐俸創建三代祠的興修過程。以上兩通石刻,現仍完整地保存在宮中。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29年國民黨政府內務部取締全國所有神廟。莆田林姓族人林春聲等呈請福建省民政廳上報中央政府批准改稱天后宮為〞林孝女祠〞加以保護。文峰天后宮山門堅匾改為〞林孝女祠〞系清翰林張琴手書。

 

清建三代祠和梳妝樓等原建築物現仍完整保存。1993年6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位於文獻路的文峰天后宮三代祠為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海內外媽祖信徒踴躍集資加以修復,並把原文峰天后宮的遺存文物都獻回宮中,有古代媽祖龍袍、神輿、銀飾、祭器等等,其中一冊署名〞三韓弟子郭文鵬敬刊〞的清代木刻本《天后聖母百支簽譜》尤為珍貴,是古代中、朝人民友好往來的實物見證。

 

1999年初夏,林國華先生將其母親林李疇妹(已故)秘藏於家裏的一尊文峰天后宮宋代木雕媽祖像奉還宮中。像高72厘米,圓雕手法簡古,敷彩顏色尚依稀可見。應是白湖廟1159-1190年封妃以前奉祀的夫人像,亦即媽祖剛開始得到朝廷封爵的神像,迄今已800多年了,彌足珍貴。現安座在三代祠右廂,瞻仰者絡繹不絕。

 

文峰天后宮在媽祖信仰的發展與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專家發現和肯定,並成為研究媽祖文化,媽祖信仰傳播的重要廟宇。

友善列印轉寄回上一頁Top分享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Facebook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Plurk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