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Dajia Mazu

節日慶典FestiveRites

新春開正供奉頭香
農曆正月初一子時

傳統「新春開正」的習俗是在一年即將結束之際,先將大門緊閉「封門」,直到新年第一個時辰「子時」或選擇一個吉祥的時辰,再「開門焚香」來燒香拜拜,為新的一年納吉祈福。民間相信,新年第一個向神明上香的人,其心願最能上達天聽,可以得到神明特別的眷顧,而有搶頭香之俗。

本宮每年皆於歲末除夕晚間,關閉廟門來誦經祈福,待子時一到開啟廟門,開放香客入廟上香,前三名的香客還能得到彩頭,為新年討個吉利好兆頭。

上元啟燈暨遶境進香擲筊
農曆正月十五日

農曆正月十五,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日,為「上元節」乃是天官大帝萬壽賜福下界之日,本宮依循舊例祭祀三官大帝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也舉辦起斗、點燈、安太歲祈福法會來灑淨啟用各殿燈座,為年度所有點燈、安斗善信消災祈福。

值此大吉之日本宮會請出參與遶境的正爐媽、湄洲媽、副爐媽,降下正殿媽祖神龕上方的元神燈,用火炬將元神燈的燈火引至廟埕前的大燭台,讓信徒將媽祖元神燈的燈火引回家供奉,為「點火儀式」。

「點火儀式」後,接著便是筊筶典禮,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並不固定,都是在當年元宵節的筊筶典禮,由董事長向媽祖擲筊請示,定下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並慎重的告示。

依照慣例,本宮元宵當天除了會定下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間之外,還會進行搶香儀式。早期搶香儀式,廟方人員會在牆壁上貼出紅紙書寫「頭香」、「貳香」、「参香」讓有意搶香的人或團體在紅紙寫上「恭迎天上聖母進香回駕」,等到搶香儀式開始大家就會往前衝,最後就看是誰先把紅紙貼在紅榜下方,就由誰獲得資格。大甲媽祖遶境因為參加團體眾多已不舉辦「搶香」儀式改以廟方居中協調的方式進行。

遶境進香
農曆三月廿三日前

每年農曆三月「天上聖母」遶境進香是本宮一年當中最大而且最重要的活動。

大甲媽祖進香遶境活動,始於本宮創建之時的湄洲進香活動,當時均由大安港或溫寮港直接駛往湄洲,清朝時期大約每十二年舉辦一次,一直延續到日治時期、大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終於在清末民初之際,前往湄洲進香活動因此停頓。後藉常往返於大甲與北港牛墟的牛販,買賣牛隻的經濟活動,造成民間祈神還願,答謝神恩的宗教行為,形成了大甲組團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濫觴。

西元1987年,適逢媽祖成道千年,湄洲祖廟邀請海內外人士回祖廟參加活動,本宮乃組團赴湄洲祖廟謁祖進香,前往媽祖誕生地──港里天后祖祠參拜。自此以後與祖廟的香火之緣再度延續。而每年的進香活動則於1988年改至往新港奉天宮迄今。在整個九天八夜的遶境活動中,依照傳統舉行獻敬禮儀,分別有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等十個主要的典禮,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媽祖聖誕祭典
農曆三月廿三日

每年三月廿三的媽祖聖誕,本宮均舉行隆重盛大的祝壽典禮,與子時祝壽誦經、白日獻禮恭祝媽祖天上聖母聖誕千秋,祈求媽祖慈悲庇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向來自各地的香客分送壽桃、請吃甜湯圓,讓大家吃平安。

浴佛節
農曆四月八日

本宮每年四月初八佛誕節均舉行浴佛慶典,在浴佛前會先聘請園藝師於三川殿上造景,由誦經團誦經禮佛,再迎請出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釋迦牟尼初生童子模樣之佛像,安奉於造之景中,供信眾以水澆沐佛像來浴佛,浴過佛像的水則開放給信眾求取,攜回庇佑闔家平安。

大甲媽遶境五十三庄

台中大甲鎮瀾宮為大甲、大安、外埔、后里的信仰中心,舊時稱大甲五十三庄,這些地區皆以大甲媽為守護神。有別於一年一度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大甲媽繞境五十三庄屬於不定期活動,是大甲媽自家境內巡安、賜福鄉里的繞境活動,也維繫了地方情感的連結。

中元普度
農曆七月十五日

飲水思源 感念祖德
農曆七月又稱慈悲月,為感謝先人照顧,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家家戶戶都會特別準備供品普渡超拔祖先,也就是俗稱的七月半中元普渡。本宮為慶贊中元,啟建祈安護國息災法會,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祈各善信四時吉慶、家家平安。